日月峡人
与天下共享
游成都文殊院碑林 五绝 - 平水韵
刘-尚林专业号 | 2025-6-2

 

游成都文殊院碑林,读 于右任书法

《圆满法界月,清凉功德池》有感而赋。

五绝 - 平水韵

夜空悬皓月,

法界共清辉。

池中映冰兔,

心平自忘机。

乙已五月初一书

编辑:游成都文殊院碑林,读于右任书法《圆满法界月,清凉功德池》有感而赋诗注

首句:夜空悬皓月

以“夜空”为背景,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。皓月当空,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体现,更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高远。在文殊院碑林这样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地方,仰望夜空中的皓月,不禁让人思绪万千,仿佛能穿越时空,与古人对话,感受那份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祥和。

次句:法界共清辉

“法界”一词,通常指佛教中一切现象、事物和概念的总和,代表着宇宙的广阔无垠。此句中的“共清辉”,则是指皓月之光不仅照亮了夜空,更普照了整个法界,寓意着佛法无边,智慧之光无处不在。在碑林前,观赏于右任先生的书法,仿佛能感受到书中所蕴含的佛法智慧,与皓月之光交相辉映,让人心生敬畏,同时也对生命和宇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
三句:池中映冰兔

巧妙地运用了“冰兔”这一形象,来描绘月影在池水中的倒影。冰兔,即月宫中的玉兔,因月光清冷,故以“冰”字形容,既形象又富有诗意。此句不仅描绘了池水与月影相映成趣的美景,更寓意着内心的清净与纯净。在碑林这样的环境中,人们往往能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,内心如同这池水一般,平静而清澈,倒映出最真实的自我。

尾句:心平自忘机

“心平自忘机”一句,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。它告诉我们,只有当内心真正平静下来,才能忘却世俗的机巧与算计,回归本真。在文殊院碑林前,面对古人的书法与碑刻,人们往往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和谐,这种感受不仅来自于视觉上的享受,更来自于心灵的触动。通过欣赏书法、品味碑文,人们可以逐渐放下心中的执念与纷扰,达到一种“忘机”的境界,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。

乙已五月初一书

此句为落款,记录了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与背景。乙已年五月初五,即农历五月初五,正值端午节之际。端午节不仅是中国传统的节日,更是一个纪念屈原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日子。在这样的日子里,诗人选择游成都文殊院碑林,读于右任先生的书法,并写下这首五绝,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,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反思与洗礼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、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内心平静与自由的追求。



赋诗:刘尚林

碑文攝影:滇旅闲人

编发:王克力

作者简介
head
作者:
简介: [详细资料]
<
2025 年
8 月
>
  • 27
  • 28
  • 29
  • 30
  • 31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8
  • 9
  • 10
  • 11
  • 12
  • 13
  • 14
  • 15
  • 16
  • 17
  • 18
  • 19
  • 20
  • 21
  • 22
  • 23
  • 24
  • 25
  • 26
  • 27
  • 28
  • 29
  • 30
  • 31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Today
手机文集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