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月峡人
与天下共享
浣溪沙词林正韵——烦恼即菩提
刘-尚林专业号 | 2025-7-5

浣溪沙词林正韵

烦恼即菩提

烦恼萦心似乱麻,菩提悟道不离他。淤泥深处见莲花。

贪欲转时精进起,恨嗔消处大悲加。觉知转念即天涯

乙巳壬午禅书

编辑:浣溪沙·烦恼即菩提 词注

。。一曲新词酒一杯,烦恼萦心似乱麻。世间纷扰,如丝如缕,缠绕于心,令人难以解脱。然则,菩提悟道,不离此烦恼之境。试问,何处寻得清净之地?唯有于烦恼中觉悟,方见真章。

上片解析:

首句:“烦恼萦心似乱麻”

。。开篇即以生动的比喻,勾勒出世人被烦恼所困的常态。烦恼如同纷乱的麻线,交织缠绕,难以理清。此句不仅描绘了烦恼的形态,更透露出作者对于烦恼的深刻体悟。

次句:“菩提悟道不离他”

。。紧接着上句,提出菩提悟道与烦恼不可分割的观点。菩提,乃觉悟之树;悟道,即领悟真理。此处意指,真正的觉悟并非远离烦恼,而是在烦恼中寻求解脱之道。这一转折,既是对上句的回应,也是对主题的深化。

三句:“淤泥深处见莲花”

。。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,比喻在烦恼的淤泥中仍能绽放出清净之莲。莲花,象征纯洁与高雅,此处寓意即使身处烦恼之境,亦能保持内心的清净与觉悟。

下片解析:

首句:“贪欲转时精进起”

。。下片开篇,笔锋一转,从烦恼的表象深入到内心的贪欲。贪欲,是烦恼的根源之一。当贪欲转向,即开始转向正道,精进修行便随之而起。此句强调了转变贪欲的重要性,以及精进修行对于觉悟的推动作用。

次句:“恨嗔消处大悲加”

。。进一步阐述内心的转变。恨与嗔,皆是烦恼的表现形式。当这些负面情绪逐渐消散,大悲之心便油然而生。大悲,即广大无边的慈悲之心,是觉悟者的标志之一。此句表达了从烦恼到慈悲的转变过程,以及慈悲之心对于觉悟的滋养作用。

尾句:“觉知转念即天涯”

。。结尾一句,点明主题。觉知,即觉察与知晓;转念,即转变念头。当觉知到烦恼的本质,并勇敢地转变念头时,便如同跨越了天涯海角,达到了觉悟的彼岸。此句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,总结了全文的主旨,引人深思。

结语:

。。《浣溪沙·烦恼即菩提》一词,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理,描绘了从烦恼到觉悟的心路历程。词中不仅展现了烦恼的纷扰与菩提的觉悟之间的紧密联系,更强调了转变内心、精进修行的重要性。读罢此词,不禁令人陷入沉思:在烦恼重重的世间,我们是否也能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?是否也能在贪欲与恨嗔中寻找到大悲之心?愿我们都能以觉知为舟,以转念为帆,驶向觉悟的彼岸。

赋诗:刘尚林

编发:何永明

作者简介
head
作者:
简介: [详细资料]
<
2025 年
8 月
>
  • 27
  • 28
  • 29
  • 30
  • 31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8
  • 9
  • 10
  • 11
  • 12
  • 13
  • 14
  • 15
  • 16
  • 17
  • 18
  • 19
  • 20
  • 21
  • 22
  • 23
  • 24
  • 25
  • 26
  • 27
  • 28
  • 29
  • 30
  • 31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Today
手机文集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