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月峡人
与天下共享
施受法之以德报怨 七绝 - 平水韵
刘-尚林专业号 | 2025-4-3

施受法之以德报怨

七律 - 平水韵

施受法门深且妙,

德恩报怨是真传。

胸怀大度容天下,

心念慈悲化翠莲。

恩怨相消情自在,

是非尽忘意悠然。

乐施善果人皆敬,

友爱常随喜满田。

乙巳卯月书

编辑:《施受法之以德报怨》诗注

首联:施受法门深且妙,

          德恩报怨是真传。

开篇即点明了“施受法”的深远与微妙。施受法,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、化解恩怨的智慧,它教导我们以宽广的胸怀去给予,以慈悲的心态去接受。其中,“德恩报怨”是这一法门的核心真传。在世间,人们往往习惯于以怨报怨,而此诗却高扬以德报怨的旗帜,倡导一种超越常规、直指人心的道德境界。这种境界要求我们在面对怨恨时,不是针锋相对,而是以德行和恩惠去回应,从而达到化解矛盾、增进和谐的目的。

颔联:胸怀大度容天下,

          心念慈悲化翠莲。

进一步阐述了实现“德恩报怨”所需具备的品质。首先,要有“胸怀大度容天下”的气魄,这意味着我们要有包容一切的心量,不为一时一地的恩怨所局限。只有如此,我们才能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,保持冷静与理智,以更加宽广的视角去审视问题,寻找解决之道。其次,“心念慈悲化翠莲”则强调了慈悲心的重要性。慈悲心是化解怨恨、促进和谐的内在动力。它如同清泉一般,能够洗涤人心中的污垢,使我们在面对怨恨时,能够生发出怜悯与同情,从而以更加柔和的方式去处理问题,最终达到“化翠莲”般的美好境界。

颈联:恩怨相消情自在,

          是非尽忘意悠然。

颈联则是对“德恩报怨”实践效果的描绘。当我们以德报怨时,恩怨双方往往能够在相互理解与包容中,消除隔阂,达到心灵的和谐与自在。这种自在,并非逃避现实,而是面对现实的一种超脱与释然。同时,“是非尽忘意悠然”则表达了放下执着、超脱物外的境界。在以德报怨的过程中,我们学会了放下对恩怨是非的执着,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,从而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与悠然。

尾联:乐施善果人皆敬,

          友爱常随喜满田。

当我们坚持以德报怨、乐善好施时,自然会收获善果,赢得他人的尊敬与爱戴。这种尊敬与爱戴,不仅源于我们的德行与恩惠,更源于我们内心那份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。同时,“友爱常随喜满田”则强调了友爱与喜悦的伴随。在以德报怨的过程中,我们学会了关爱他人、传递温暖,这种友爱如同阳光一般,照亮了他人的生活,也温暖了自己的心灵。最终,我们收获了一个充满喜悦与和谐的内心世界,如同丰收的田野一般,洋溢着无尽的喜悦与满足。

综上所述,此诗通过对“施受法之以德报怨”的深入阐述,不仅展示了这一智慧法门的深远与微妙,更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,以更加宽广的胸怀与慈悲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恩怨是非,从而达到内心的和谐与自在。

赋诗:刘尚林

编发:王克力

作者简介
head
作者:
简介: [详细资料]
<
2025 年
4 月
>
  • 30
  • 31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8
  • 9
  • 10
  • 11
  • 12
  • 13
  • 14
  • 15
  • 16
  • 17
  • 18
  • 19
  • 20
  • 21
  • 22
  • 23
  • 24
  • 25
  • 26
  • 27
  • 28
  • 29
  • 30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Today
手机文集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